天冷了,書法熱了!“ 中國書法 · 理解中國美學的捷徑,學習中華文化的殿堂”---當代藝術大講堂現(xiàn)場火熱!
由哈爾濱市社會科學界聯(lián)合會主辦,哈爾濱紅場美術館、哈爾濱市國學學會、黑龍江省崇賢館文化傳媒公司承辦的“ 中國書法---理解中國美學的捷徑,學習中華文化的殿堂”哈爾濱講堂·紅場美術館當代藝術大講堂,于11月28日上午9:30,在西城紅場生活港7F正式開講。
書畫同源,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人造的。這倉頡據(jù)說有四只眼睛,他看見地上的獸蹄兒、鳥爪兒印著的痕跡,靈感涌上心頭,便造起字來。
文字的作用太偉大、太奇妙了,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。中國的書法藝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,獨有的書法歷史、獨有的書法工具、獨有的書法審美,中國書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。
西城紅場,群賢畢至,廣大書法愛好者們聚集一堂,參加“哈爾濱講壇·紅場美術館當代藝術大講堂”。
聆聽任德山先生的講座,暢談中國書畫背后的哲學與思想,文學與情感,感受詩、書、畫交融所體現(xiàn)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厚重之美,堪稱哈爾濱文化藝術界的一件盛事。
任德山老師認為文化的范圍很廣,是人類歷史發(fā)展進程中沉淀下來的精華,需要代代傳承。
在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,任德山先生援引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及名家名言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師生們講述了國學經(jīng)典中的主要觀點。
提出了“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”等蘊含哲理的觀點,指出國學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財富,其內涵是相通的,繪畫、書法、詩詞、音樂這些藝術詮釋的世界其實是能夠互相感知的。
整場內容,任德山先生旁征博引,娓娓道來,使在場的師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博大精深,受到很深的教益。